
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菜篮子”供应的核心枢纽,也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天富平台登录地址服务民生需求的重要窗口。今年来,未央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定位,以“服务经济、保障民生”为主线,聚焦经营秩序、食品安全、安全生产、计量公平四大关键领域,创新监管机制,强化服务赋能,探索出一条农贸市场规范化、智慧化、长效化发展的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为百姓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着力构建全链条监管机制,推动市场经营主体合规化、透明化。一方面,聚焦无证无照查处,坚持科所联动,对全区16个农贸(便民)市场证照进行了全覆盖检查,重点检查了无证无照、证照过期、健康证缺失等违法行为,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推动证照公示率达到100%。同时,严格按照“首违免罚”要求,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5份,引导存在问题隐患商户全部整改到位,让商户切实感受到“监管温度”,助力农贸市场从“粗放式”向“精细化”升级。另一方面,聚焦部分市场内环境卫生差、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停放不规范等痛点难点问题,通过科学引导、柔性管理、共建共治等举措,累计整改占道经营问题100余起,清理野广告200余处,增设、优化及修复文明宣传栏26个,让农贸市场既有“烟火气”更具“文明范”,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坚持溯源化管理,目前辖区已有6家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全部纳入信息化追溯管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推进“三公示”规范化管理,引导各市场主动公示市场农产品信息,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投诉举报电话,食用农产品快检信息,农产品名称、产地等信息,确保经营主体合法合规。督导市场严格落实“凌晨快检,清晨公示”快检工作机制,并第一时间公布快检结果,让群众明白消费,安全消费,截至目前,各市场共计开展常态化快检10140批次。同时,为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广泛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活动,共计抽检76批次,快检190批次。今年以来,执法人员围绕粮油、肉制品、水产品、蔬菜等热销食品,全面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百姓“菜篮子”安全,共计检查农贸市场150余次,检查入场销售者450家次。
安全生产是市场稳定运营的基石,针对农贸市场人员密集、隐患易发的特点,区市场监管局多次联合消防及应急等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及联合检查。制定《农贸市场安全生产检查清单》,围绕消防、有限空间、燃气等领域细化20余项检查要点,对全区农贸(便民)市场进行逐一对照检查,督促指导市场开办方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并完善相关资料,特别在恶劣天气前督促农贸市场开展大棚及构建物加固工作,对检查发现的个别商户使用不合格气罐及软管,进行了现场没收,并督促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督促市场增设消防疏散指示标志12个、安全提示标牌30个,更换老化线次。主动沟通市政部门,协助新生活农贸市场接入天然气管网设施,杜绝市场沿街餐饮商铺“双气混用”、液化气罐不规范存放或使用造成的安全隐患发生。
优化市场检定制度,截至目前,联合计量院已对辖区10家集贸市场1267台件电子秤进行集中检定。实施计量执法队伍“提升”计划,组织新修订《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专题培训,覆盖基层监管人员及市场管理方管理人员50余人次。开展诚信计量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市场开办方和商户积极参与诚信计量承诺活动,提高商户的诚信经营意识和计量管理水平。强化社会监督,16家集贸市场在便捷、显著位置设置公平秤46台件,便于消费者复称。同时,公布计量投诉处理电话,鼓励消费者对计量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深化专项治理,严查使用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等损害消费者利益违法行为,发现计量违法违规线起,对查处核实的典型案例将向社会公布,形成有效震慑。
下一步,未央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围绕“监管提效、服务升级”目标,常态化推动农贸市场焕颜升级,让“小菜场”托起“大民生”,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首善未央贡献更大力量!
原标题:《从“烟火气”到“高质量”!未央区助力农贸市场焕颜升级赋能民生与经济双循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