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2025年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的圣火在蓉城点燃,来自全球的运动健儿与嘉宾不仅为赛场激情喝彩,更被舌尖上的“成都味道”深深吸引。从清晨果园里带着露水的水蜜桃到世运村餐桌上鲜嫩的猪肉与禽类,每一份食材背后都是成都本土农业企业以全产业链匠心书写的保供答卷。
这场国际赛事,正成为成都特色农产品走向世界的舞台,让“蓉味”香飘万里,让成都农业品牌的美誉度在全球绽放。
全链严控:筑牢“舌尖上的安全线点,成都东郊龙泉驿区的有机桃基地,头灯的光束穿透薄雾,照亮了挂满晨露的桃林。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刘磊博士蹲在果树下,指尖轻触桃面感受硬度,身旁的检测仪器显示着“15.2度”的甜度数据。“每颗桃的甜度必须达到14度以上,果形偏差不超过5毫米。”他边说边将不符合标准的果实放入淘汰篮——这样的“抢鲜行动”已持续1个月,只为确保送达世运会主媒体中心的800份桃礼盒颗颗完美。
在成都西郊的邛崃经开区,四川金忠食品的生产车间里,蓝色无菌服与银色机械臂交织成忙碌图景。智能化分拣线次的频率筛选猪肉,工人紧盯屏幕上跳动的菌落数,每15分钟记录一次车间温度。作为世运会猪肉类产品指定供应商,这家深耕生猪产业链20余年的企业,构建了从饲料生产到冷链配送的全闭环体系。
“为世运会供应的猪肉,需经过18道检测关卡,兴奋剂、农残等指标均按欧盟标准执三牛注册登陆行。”企业负责人指着实时更新的检测数据大屏介绍,这里每日供应的冷鲜肉、川味香肠等产品,不仅登上赛事期间的运动员餐桌,更以捐赠的1000公斤猪肉制品传递着成都温情。
同样忙碌的还有通威新太丰食品的生产线。作为赛事禽类产品供应商,企业创新建立“定向养殖基地+双项检测”模式,所有原料需通过成都食检院的兴奋剂与安全指标双重检测。车间内,消毒机器人每2小时沿固定轨迹喷洒次氯酸,线℃;出厂的每箱产品都贴着专属追溯码,扫码即可查看养殖源头的GPS定位、生产批次的质检报告。
严苛的品质管控,让成都特色农产品在赛事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外嘉宾口中的“香饽饽”。
“这香肠的麻辣鲜香,完美诠释了四川的热情!”在运动员餐厅,来自巴西的体操选手卢卡斯用筷子夹起川味香肠,蘸着醋汁送入口中,辣得直吐舌头却又忍不住再夹一块。金忠食品带来的50余种猪肉制品中,川味香肠、卤猪耳等传统风味成为最受欢迎的“明星产品”,日均消耗达300公斤。不少外国嘉宾在餐台旁驻足,用翻译软件查询“哪里能买到”,更有教练托志愿者代购,希望将这份“成都味道”带回家。
世运会主媒体中心的迎宾区,成都龙泉驿水蜜桃同样引发热潮。当意大利蹼泳选手马可收到印着熊猫图案的桃礼盒时,他当场取出一颗桃,手纸巾擦拭后啃下一口,赞叹道:“果肉甜如蜜,这是我吃过最好的桃子。”这份赞誉背后,是“全国首创水果品质保险”的保驾护航——种植户为桃树投保后,保险公司全程参与品质管控,若含糖量不达标即赔付农资投入,倒逼标准化种植。如今,这种“科技+保险”模式种出的水蜜桃,不仅成为赛事“顶流”,更打开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市场,今年出口量已突破50吨。
从赛场餐台到国际交流场,成都特色农产品用风味书写着城市名片。正如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在品尝过川味菜肴后所说:“成都的美食里,藏着这座城市的包容与热情。”
世运会的保供经历,正成为成都农业企业升级的“催化剂”,让“蓉味”的香气在全球持续蔓延。
金忠食品在保障赛事的同时,将“世运标准”全面应用于日常生产,其线下门店推出的“步数换福利”活动,让市民以优惠价格享用到“运动员同款”冷鲜肉。“赛事供应让我们的品控体系更完善,现在产品出口量较去年增长30%。”企业负责人透露,已有3家欧洲商超主动洽谈合作,预计年内出口额将突破200万美元。
通威新太丰的“一箱一码”追溯系统,不仅成为世运会范本,更被纳入成都市农产品出口标准体系。借助中欧班列冷链专列,其禽类产品已进入法国、德国等市场。“过去靠中间商出口,利润薄如纸;现在直接对接海外商超,溢价空间提升50%。”企业外贸部经理展示的订单数据显示,世运会期间接到的海外咨询量同比激增3倍。
这种品牌红利正在成都农业领域持续发酵。彭州润兆渔业的鱼子酱上半年出口量同比增长12吨;新都军屯镇的“美人葱”在曼谷夜市售价较普通大葱高3倍;都江堰猕猴桃深加工产品在亚马逊平台月销量稳定在8000单以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成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8%,“天府源”市级公用品牌旗下企业增至120家,形成“市级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三级联动效应。
乘着世运会的东风,“蓉味”的香气正在全球弥漫。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农业企业正紧抓这一国际盛会契机,用标准化生产筑牢品质根基,用大单品培育点化品牌价值,用特色风味讲好成都农业故事,加速蓉品“出川出海”,让“成都造”农产品在全球市场赢得更多掌声。这份从赛场延伸至全球的“舌尖上的信任”,正是“蓉味”飘香世运会的深层意义。(邢家瑞)